魚咀村村貌(何樹榮 攝)
魚咀村,位于英德市浛洸鎮(zhèn)南部,距鎮(zhèn)政府約8千米,因地貌形如鯉魚躍江而得名。該村始建于漢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),因縣治址設浛洸魚咀圩(即魚咀村)而形成,是一個擁有漢縣建制的古老村落,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墻、古碼頭、古井、古樹、古碑和古街古鋪,商貿古鎮(zhèn)風韻猶存。
“魚水瀠洄”石碑,位于浛洸鎮(zhèn)魚咀行政村魚咀街的南端,依山傍水,小北江水自遠處流來,到此打一個彎,旋回流出去,周圍環(huán)境美麗清幽。后人以青麻石刻“魚水潔洄”碑鑲嵌于南古城墻中。碑石呈長方形,字陰刻,碑的左側刻“道光元年歲次”,右側刻“辛巳仲春吉立”。該石碑現(xiàn)存于二碼頭旁。
“魚水潔洄”石碑(英德市史志辦供圖)
玉虛宮,始建于清道光七年(1827),1996年重修。大門兩側楹聯(lián)為“靈顯當山長鎮(zhèn)北,恩覃洭土永維南”。每逢清明節(jié),魚咀村村民到玉虛宮參加祭祖活動,緬懷先祖。
玉虛宮(英德市史志辦供圖)
魚咀圩曾是古浛洸十三個子商埠之一,有商鋪百余家,手工業(yè)甚盛,經濟輻射力強,吸引周邊的群眾到此買賣交易,故形成了石灰鋪竹田村到魚咀街的古道,即西京古道浛洸段,是浛洸到乳源西京古道的組成部分。古道自西向東延伸,長約8千米。古道由長約1.2米、寬約0.5米、厚0.1米的石塊鋪成。
西京古道、古城墻(謝陽清 攝)
米芾文化廣場,位于魚咀村西部。北宋書法家、畫家、書畫理論家米芾,于北宋熙寧六年(1073)任浛洸(今英德市浛洸鎮(zhèn))縣尉。米芾任浛洸縣尉時,癡迷英石,常以賞石為樂事,英德一直流傳著“米芾拜石”的典故,而且在相石方面還創(chuàng)立了一套理論,即后世所沿用的“瘦、透、漏、皺”四字訣,為英石揚名天下奠定了基礎。同時,米芾在浛洸任縣尉期間,留下了“寶藏”“墨池”“衡岳東門”“浛洸”等不少墨寶。
米芾文化廣場(浛洸鎮(zhèn)政府供圖)
該村素有“舞草龍”習俗,一直流傳至今。草龍是用稻草編成龍身,另用竹片、紙片扎成龍頭、龍尾,再用9?18根長1.5米左右的竹子將草龍一節(jié)節(jié)撐起,由一個人站在龍頭前吹哨子指揮,9個或19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在哨子的節(jié)奏聲中將草龍舞成“S”形來回游動,然后由8個或10個小伙子輪番將點燃的鞭炮投向龍身,直至炮火將龍身燒斷為止,名曰“劏龍”。舞草龍已被列入英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