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引領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,增強文化自覺、堅定文化自信,持續(xù)用手中的筆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好中國聲音,擔起文藝工作的時代使命,推動我市文藝事業(yè)整體繁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。清遠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特推出“清遠文藝界《名家面對面》攝影主題訪談節(jié)目”,節(jié)目由清遠市文化藝術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協會策劃承辦。
▲請點擊觀看訪談視頻
本期訪談嘉賓:
主持人:
本期主題:
主要包括“攝影家優(yōu)秀攝影作品分享;拍好一張攝影作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?在新時代我們的攝影作品應該怎樣創(chuàng)作?協會在鼓勵精品創(chuàng)作方面有哪些好的思路?攝影工作者應該如何深入生活,扎根人民,真正體現人民藝術為人民?協會在服務社會和服務會員方面的情況介紹,協會是如何培養(yǎng)攝影人才的?攝影工作者應該如何保持初心,守正創(chuàng)新,追求德藝雙馨?協會負責人在協會工作中應當發(fā)揮怎樣的作用?攝影工作者應該怎樣來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,如何應用到實踐中,用手中的鏡頭來講好清遠故事、傳播清遠好聲音,助力清遠文藝事業(yè)繁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?”以下對話根據訪談實錄整理。
周文翔:您好,潘主席,作為攝影工作者,我知道您幾乎走遍了清遠各地,請問在您的鏡頭里,清遠給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?
潘贛明:確實,作為攝影工作者就是要多走出去,才能發(fā)現好題材。清遠是廣東地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,8個縣市區(qū)的山水風光各有特色,英德有石門臺國家自然保護區(qū)、陽山有秤架自然保護區(qū)、佛岡有觀音山自然保護區(qū)、連州有潭嶺自然保護區(qū)等。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,應該是北江和淳樸的粵北人民,我認為這也是最好的拍攝題材之一。
周文翔:在多年攝影工作中,您創(chuàng)作過很多優(yōu)秀的攝影作品,在這里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些代表作和其拍攝背后的故事?
潘贛明:《賣蛋娃》在2020年由全國政協辦公廳主辦,全國政協辦公廳秘書局、人民政協報社承辦的《委員眼中的中國》網絡攝影展活動中精選展出。這幅作品在云南紅河州元陽梯田拍攝的哈尼族小姑娘,當時是從早上大約5點開始等候著游客買雞蛋。當時我起早去拍梯田,遇見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,等我拍完回來再買,現在還不餓。結果一直等到太陽出來,大約7點多,我拍完梯田的晨韻準備早餐后,一回頭才發(fā)現小姑娘一直在等著我,她的眼神特別迷人。所以這個稍縱即逝的瞬間,我覺得比梯田更美,更珍貴,我的鏡頭毫不猶豫就對準了這位淳樸靦腆的小姑娘。
《回眸》在2020年由全國政協辦公廳主辦,全國政協辦公廳秘書局、人民政協報社承辦的《委員眼中的中國》網絡攝影展活動中精選展出。這幅作品拍攝于四川大涼山州美姑縣。
《喜悅的回眸》入選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喜迎十九大《黨在我心中——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攝影展》。拍攝于2016年連南的耍歌堂盛會,這位姑娘穿著節(jié)日盛裝,在人群中顯得很奪目。為了突出拍好她的幸福喜悅瞬間表情,我特意和旁邊幾位帥哥說,叫他們不回頭,只讓這位姑娘回頭。就這樣在熱鬧祥和的氣氛中,記錄了瑤族姑娘的喜悅瞬間。
《油嶺晨韻》這幅作品大約拍攝于2005年,用的是膠卷相機,我們在縣城住,早上大約4點多就要起床,到油嶺瑤寨需一個多小時,上油嶺的山路彎彎,到了山頂,天還未亮,在即將日出的瞬間,畫面里就出現了兩只公雞在屋頂上練嗓子。我毫不思索,快速完成了這幅作品。
《魚影》榮獲大眾攝影網絡天地一級佳作獎。記得當時是夏日,天氣炎熱,為了拍好這幅魚影作品,我在飛來峽碼頭,從11點一直拍到2點才完成這幅作品的創(chuàng)作,連午飯都沒時間考慮。
《水鄉(xiāng)》拍攝于我們清遠北江,北江的疍家是我們清城這邊的風景線,當時拍這一幅作品,水不停地流動,船不停地晃動,掌握好這個線條這幅作品就出來了。
周文翔:剛才欣賞到您的部分優(yōu)秀作品,確實很有代表性,請問拍好一張攝影作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?在新時代我們的攝影作品應該怎樣創(chuàng)作?同時,我們也想了解一下協會在鼓勵精品創(chuàng)作方面有哪些好的思路?
潘贛明:拍好一張攝影作品的基本要素:一是要主題鮮明,主題是攝影作品的靈魂,是攝影師希望通過畫面呈現給觀眾的核心,照片是否有主題,或者其主題是否有意義,是判斷攝影作品價值的關鍵。二是要有獨特的視角構圖,要突出主體,畫面要簡潔。三是要有嫻熟的技術,才能完成不同拍攝主體和環(huán)境下的拍攝任務。在新時代我們的攝影作品應該深入基層,到人民中去,秉承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,只有堅持這個導向,才能創(chuàng)作出更多優(yōu)秀的作品。協會在鼓勵精品創(chuàng)作上面,一方面我們鼓勵長期關注專題攝影,引導有潛質的會員多嘗試專題創(chuàng)作,積極培養(yǎng)他們立足本土,挖掘具有本土特色和生活氣息的題材來進行創(chuàng)作,使創(chuàng)作的作品更能接地氣,更有精神內涵。另一方面我們不斷推出一些攝影活動和主題展覽,通過不同主題的攝影活動和展覽來培養(yǎng)和鍛煉攝影人才,激發(fā)大家的精品創(chuàng)作意識。
周文翔:確實,一個好的攝影作品不僅需要專業(yè)技術的支撐,同時更需深入基層,扎根人民,真正體現人民藝術為人民,在這個方面,請問協會有哪些經驗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?
潘贛明:我們協會近些年來,一直在堅持深入基層,扎根人民,服務社會,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:
第一,協會自2017年開始組織骨干會員深入邊遠山區(qū)農村拍攝全家福,并引領各縣市區(qū)攝協組織一起參加送全家福拍攝活動,通過讓優(yōu)秀會員以文藝志愿者的形式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,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一個攝影人的社會責任,也通過送全家福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
第二,協會在2020年2月疫情期間,第一時間組織會員進行抗疫主題捐款,在短短的三天時間就有118位會員共捐款33300元給清遠市人民醫(yī)院用于購買新冠抗疫物資。同時在疫情期間共征集抗疫攝影作品150多幅,其中多幅作品在省級以上媒體發(fā)表。
第三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決戰(zhàn)脫貧攻堅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結合“廣東扶貧濟困日”10周年活動,協會在2020年6月與清城區(qū)殘聯等單位聯合發(fā)起“藍絲帶·助殘圓夢”公益行動之微夢想征集活動,通過該公益行動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現微夢想。
第四,2022年6月清遠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災,協會組織發(fā)動會員積極開展抗洪捐款,共收到132人捐款27600元,用于購買抗洪物資送往災區(qū)。同時協會還組織會員第一時間深入到受災鄉(xiāng)鎮(zhèn),充分發(fā)揮攝影記錄歷史、反映民生的功能,用鏡頭為時代立傳、為人民畫像,用有態(tài)度、有溫度、有深度的攝影作品傳遞大愛、凝聚士氣、鼓舞人心,描繪出各行各業(yè)共克時艱的英雄圖譜,真實直觀記錄了黨政干群參與抗洪搶險救災過程中的感人瞬間,以實際行動彰顯攝影人的責任和擔當。
周文翔:除了剛才我們聊到的拍攝全家福和參與防疫抗洪等,我們知道協會還組織部分會員代表參與過省運會的攝影小分隊,在這里能否繼續(xù)以點帶面談談協會在服務社會和服務會員方面的工作情況?
潘贛明:為助力省運會開展,市文聯組織了由我們協會28位攝影師組成的省運會攝影小分隊,市文聯黨組書記、主席侯之虎對攝影小分隊高度重視,要求協會與組委會密切聯系,要團結協作,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,精心組織人員全程跟蹤拍攝,從開幕式、比賽、頒獎到閉幕式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用相機捕捉精彩瞬間,用手中的鏡頭講好省運會故事,展現清遠優(yōu)美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與和諧的社會風貌,為清遠高質量發(fā)展作出積極貢獻。
周文翔:說到服務會員,確實需要這種奉獻精神。人才培養(yǎng)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,這方面協會是如何開展工作的?
潘贛明:在人才培養(yǎng)方面,主要是成立多個專業(yè)委員會。委員會的主任我們一般挑選在某個專業(yè)特別突出的,讓他們來作為帶頭人,定向來培育人才。近年來,我們分別成立了航拍、紀實、民俗、抖音短視頻、鳥類生態(tài)、商業(yè)攝影委員會等多個專業(yè)委員會,積極發(fā)揮這種傳、幫、帶的作用,還是比較有效果,比如我們協會鳥類生態(tài)攝影委員會成績突出,得到了省自然生態(tài)攝影委員會的認同,接下來,我們還將成立學術理論攝影委員會,理論結合實踐來更好地培育我市攝影人才。
周文翔:確實,人才是發(fā)展的關鍵。在這里請問潘主席作為一名攝影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初心,守正創(chuàng)新,追求德藝雙馨?同時,我們作為一名協會工作的負責人,在這個過程中,應當發(fā)揮怎樣的作用?
潘贛明:首先要做到作品如人品,作為一名攝影工作者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,堅定政治站位,要用正能量、積極向上的攝影作品展現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形象,生動講好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征程上的中國故事、清遠故事。第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,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把藝術創(chuàng)造與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緊密相連,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。第三要多做批評與自我批評,以先進人物為榜樣,努力學習并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,以文化人、以藝鑄魂,不斷提高自身學養(yǎng)、涵養(yǎng)、修養(yǎng)。作為協會負責人,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,發(fā)揮這種模范和帶頭作用。
周文翔: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事業(yè)和文化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指明了方向,作為一名攝影工作者,應該怎樣來學習領會報告精神,如何應用到實踐中,用手中的鏡頭來講好清遠故事、傳播清遠好聲音,助力清遠文藝事業(yè)繁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?
潘贛明:我們深入學習二十大報告后,感慨頗多,感受很深,感悟不少。我覺得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,最突出的是堅持人民情懷,始終貫穿整個報告;最亮眼的是體現高質量發(fā)展,十年來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飛躍;最提氣的是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;最振奮的是堅持文化自信自強,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。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到,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(chuàng)作導向,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,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好中國聲音,展現可信、可愛、可敬的中國形象。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殷殷囑托,更是我們文藝工作者肩負的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。作為一名攝影工作者,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報告的精神實質,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,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,把鏡頭對準人民、對準祖國的大好河山、對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,為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清遠好聲音,助力清遠文藝事業(yè)繁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盡自己一份力量。